君子一言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从古至今的航海史!最早的航海活动出现在什么时期?

  大家好,这里是,今天给大家说说中国的航海史,欢迎关注哦。

  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航海史的航海大国。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有着世界上最高、最发达的文明,是世界上最先掌握航海技术的民族之一。中国文化经海洋传播到海外,对东亚、东南亚和沿印度洋的古代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mage.png

  早在两千多两年,中国人就开通了由印度洋通往非洲大陆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世界上最早掌握使用指南针的国家,中国的指南针和造船术由阿拉伯人经地中海传到欧洲,为世界的航海技术大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历史上中国也涌献出了鉴真、郑和、冼夫人等一大批航海家,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都是处在世界航海文明的顶层,只是近代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后,中国的航海事业发展出现了一点阻碍,被欧美一些工业强国赶了上来而已。

  最早的航海者

  中国的航海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易经》上就记载过伏羲氏"刳木为舟、剡木为楫"的故事,而在河姆渡史前文明遗址中出现的七千年前的木桨,则是中国人最早航海的铁证。中国古代书籍文献中关于航海的记载数不胜数,《竹书纪年》也记载过夏朝帝芒"东狩于海,获大鱼"的事迹。商朝人与海外的联系更加频繁,《诗经》上就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之类关于商人航海活动的记载。

image.png

  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齐国、燕国、鲁国、越国等邻近大海的国家的航海技术也非常发达。吴国和齐国都能制造出长十丈、宽一丈五的大船,名叫"翼船",这是一种有两层甲板的战船,完全可以胜任海上航行。齐国的齐景公曾经乘坐这样的翼船在海上游玩,半年都不用上岸,孔夫子十分羡慕,做梦都想乘坐这样的大船"乘桴桴于海上"。

  吴国的战船可以从东海出发,跨越东海、黄海,来到位于渤海湾的齐国胶州地区。当年吴王夫差攻齐,正是沿着这条海上航线到达齐国的。而燕国则利用先进的航海技术,利用海军征服了朝鲜半岛,并派人到达了日本,开辟了辽东到日本的新航线,开启了中日之间的海上航路。

  最早的大型船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航海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方士徐福为秦始皇去海外寻找不死仙丹,所乘的大船搭载了数百名工匠和三千童男童女,船的大小可想而知。徐福曾远航到"平原广泽",据后世学者考证,他的船队至少到过日本和菲律宾地区,甚至到达过琉球群岛。

image.png

  汉代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和船队。汉武帝建立了"楼船军",这是世界上第一支专业海军。这支部队乘坐的是船高首宽,外观似楼的"楼船",可远攻也可近战,是古代史上战斗力最强的海军。楼船可容兵员数百名,配有世界上最早的橹和舵,每层的四周都建有"女墙",甲板上还有硬木做成的"战格",四壁都蒙上皮革加强防护。船的最顶层有指挥作战的军旗手,在战斗中可以指挥士兵作战。更为难得的是,楼船四周还有由艨艟、斗舰、斥候、先登、赤马舟等组成的护卫船只,与今天海军中的航母编队非常类似。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派10万楼船军远征南越,汉代水军战斗力之强大可见一斑。

  汉朝远洋航行的距离也非常长。汉武帝时,汉朝的远洋航行路线已可以从广东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斯里兰卡,然后经红海到达埃及的开罗,再由波斯湾进入两河流域,之后由希腊、罗马经地中海到达罗马帝国。这条航线长达八千海里以上,是世界海上交通史的一大创举。

image.png

  唐朝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繁荣时期,大唐帝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开放的胸襟,向世界各国敞开了怀抱。唐代的广州、泉州、扬州等世界性的码头和港口,唐朝制造的长达二十余丈、能乘坐七百多人的远洋大船组成的船队就是从这里出发,经南海、马六甲海峡,越过印度洋,经过斯里兰卡、印度半岛和巴基斯坦,到达大食。这些大船可以无视印度洋和波斯湾的大风大浪,而唐朝的远航者也掌握了利用季风和洋流的变化,每天航行70海里以上,遨游于风浪之间,他们代表的是大唐王国的最高航海技术,代表的是大唐最鼎盛的造船技术,代表的是大唐盛世那种傲视天下的自豪。

  鉴真东渡

  大唐开元二十一年,日本僧人荣睿和普照奉圣武天皇之命,来到大唐,邀请德高望重的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弘扬佛法。鉴真大师不辞辛苦,带着弟子们踏上了六次东渡的艰难历程。

image.png

  俗话说好事多磨,鉴真大师前五次东渡都是因为官府的阻挠或者恶劣天气的影响没有成功,直到二十年后的公元753年,在日本遣唐使藤原和吉备等人的帮助下,鉴真大师终于乘船来到了日本,将高深佛法传播到东瀛。

  鉴真前五次东渡的失败,并不是唐朝的航海技术落后,而是当时唐朝政府阻止平民出海日本。所以鉴真第一次和第四次东渡都是被官府直接干挠之下,未能成行。唐朝的造船技术虽然发达,但是全国的优秀造船工匠和航海能手基本上都是政府的雇工,鉴真等人招募不到优秀的船员,也找不到合适的船只。所以在几次出海时,没有经验的船员们并不懂得躲避强大的东北季风,造成了前几次的失败。所以鉴真前几次东渡失败,并不代表唐朝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落后,面是他的东渡是政府禁止的、类似偷渡一样的行为,失败也属正常。

  指南针的运用

  宋、元时期,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并将其运用在航海上,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突破。宋代《萍洲可谈》中记载了当时航海远洋者利用指南针辨别航向的情景:"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晦阴观针"。指南针在航海史上的运用,较海文航海和天文航海是一个科技上的大跃进,在世界航海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image.png

  宋代和元代的造船技术也非常高超,能造出长三十多丈、宽四丈以上、可载千余人,拥有二十四个桨轮的尖底快速海船。元朝就是利用这种船,开辟了海上漕运路线,这条路线从平江起航,从山东胶州绕过山东半岛,抵达海河的河口,再沿海而上到河北武清,将糟运运到北京。自从开辟海上糟运航线后,糟运能力猛涨了六七倍,解决了首都北京地区的钱粮,使得北京能在接下来的明清两朝坐稳首都的地位。

  郑和下西洋

image.png

  明朝时,迎来了中国古代航海史上最盛大的创举——郑和下西洋。自永乐三年起,郑和率领二百余艘船只,其中包括六十二艘长44丈、宽十八丈,上设九桅十二帆的大号宝船,带着两万千七余名船员和官兵,先后航行于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最远航程达到七千多海里,先后到达南亚和东非地区的三十多个国家,并绘制了带有航路的航海图。无论是船队的规模、航海的技术还是航海的国际影响力,都是当时世界之最。他比哥伦布早八十七年到达东非,比麦哲伦航海早116年,在永乐大帝那个年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具有远洋航行能力的大国,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征服海洋的一个重要标志。

  《大明混一图》

  《大明混一图》是根据郑和下西洋的航海经历,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绘制的一幅世界地图。该图长3.87米,宽4.75米。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世界地图,也是迄今为止我们能见到的最早描绘非洲的世界地图。这幅珍贵的地图原件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大明混一图》规格为386×456cm的挂图,图内标明了明朝及邻近地区的各级居民地、山形、河流及其相对位置。居民地均以地名加框的方法定位,其框用不同颜色区别内外所属。它以大明王朝版图为中心,东起日本,西达欧洲,南括爪哇,北至蒙古,是目前已知尺寸最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世界地图。

image.png

  《大明混一图》上没有明显的疆域界限,是以不同颜色来区别内外所属。它图描绘了明朝各级治所、山脉、河流的相对位置,镇寨堡驿、渠塘堰井、湖泊泽池、边地岛屿以及古遗址、古河道等共计一千余处。《大明混一图》还详细绘制了欧洲和非洲的地形。其中非洲大陆位于左下方,尼罗河、奥兰治河、德雷肯斯山脉都标注得非常详细。此图绘制精美,内容丰富,是一件国宝级的珍贵文物。

  最后的荣光

  明朝中叶之后,由于明朝重错误的执行了海禁政策,中国古代辉煌的航海事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逐渐走向衰弱。虽然在明朝末年出现了郑成功这样精通航海技术的民族英雄,也曾打败当时海上强国葡萄牙,收复了台湾,但这不过是中国古代辉煌的航海史上的回光返照。

image.png

  1895年的甲午海战中,清朝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国古代的海洋史从此划上了句号。从这时起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人再也没有向大洋深处迈出过自己的脚步,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的航海事业才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