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一言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为什么说“秦之成败在法家“?法家对秦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为什么说“秦之成败在法家“?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要说秦朝成也法家,败也法家的原因,大抵在于“打天下”的法子虽好,但不能用在治天下上。

  秦始皇以法家思想实现富国强兵,以其强大的铁骑雄兵征服天下,但是,打天下与治天下是两回事,统治士兵与治理百姓,更是有大大的不同。秦始皇是一名“用军巧匠”,能够指挥千军万马,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但是朝堂上利弊权衡利里的刀光剑影,与战场上的枪林箭雨一样,也是招招致命。而法家思想里面,君与臣的关系如果说得直白些,趋于“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太“冰冷”,不适合在用来治理太平盛世,更不适合用来治理刚刚从战乱中走出来的“国家”。

image.png

  1、秦朝之成也法家:战乱年代之适者生存需要法家的严明纪律

  秦始皇能够成就统一天下的霸业,与李斯带给他的法家思想息息相关。法家集大成者为韩非子,李斯将韩非子的思想带到秦始皇身边,并且成功让秦始皇施行法家之“严刑峻法”。

  在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里面,君主应该利用人的“自为”心,也就是“利己”的心理去把控人心,继而治理国家。朝廷首先要制定律法,并且公布天下,以此保证律法的公开性;并且君主还要运用“术”,让自己看起来高深莫测,以此不让臣下知道自己的喜好,继而能够“循名察实”,考察臣下是否“称职”;同时,君主还需要以“重罚重赏”来巩固自己的绝对权威,保证“律法”能够顺利实施,百姓能够屈服于“峻法”之下,这样天下就能运筹帷幄于“掌中”。

image.png

  李斯带到秦始皇身边的这套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某种程度上说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国力、巩固王权。这套理论体系适用于有些冷冰之“适者生存”的战场,所以,秦朝以主严刑峻法之法家成功,也并不是太让人意料之外的事情。

  但是,战场法则用到太平时期,就不那么受用了。

image.png

  2、秦朝之败也在法家:和平年代不再是“竞于力气”的年代

  法家之“严刑峻法”可以让秦始皇在短期内利用人之利己心为自己“打江山”,而法家思想能够在诸侯争霸时期帮助秦始皇取得那么大的优势,主要也可能是人们当时面临的难题是“生与死”的难题。这时,类似“适者生存”这般“丛林法则”被放大,人的“利己心”也在乱世中被放大,而法家真实基于人之“利己心”而建立的一套思想体系,自然比较受用。

  但是人真的如法家之“韩非子”认为的那样,属完全利己的存在吗?不尽然。人能够创造人类文明,不就在于人可以压制自己的利己天性吗?这一点在和平年代会尤为突出。

image.png

  而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人们起码不用再经历诸侯争霸那样的大乱战了,这个时候,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大抵不再是“生与死的问题”,而是“如何过得更好”的问题。

  此时,秦始皇依旧用法家之“严刑峻法”把控天下,依旧将人看成完全“从利而动”的存在,无疑偏激了些。和平年代的时代背景下,人很大程度不用再面临“生与死”的胆战心惊,“道德”、“人情冷暖”等这类存在,在和平年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秦始皇忽略了这一点,依旧认为统一天下以后的人间还是“竞于力气”的存在,这个“竞于力气”的情况其实已经渐渐发生转变了,社会在安定中会渐渐转变为“竞于道德”。所以,过于冰冷,并且过于利用人之“利己心”的法家思想,就相形见绌了。

image.png

  同时,法家之严刑峻法实在是不适合刚刚从战乱泥潭中脱身的国家进行休养生息,百姓本来就要在战乱后对家园进行恢复建设,这时秦朝依旧严刑峻法,这无疑给百姓压上了沉重的负担,和战争时期的生活没什么两样。关键是战争已经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和战争时期一样为“生死”担忧?如此想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依旧维系严刑峻法,触怒百姓是迟早的事情,最后秦朝的“短命”也印证了秦朝之败也在法家。

image.png

  3、一个学说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同的社会环境,需要不同的意识形态

  法家思想无疑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中优秀的思想之一,秦始皇在该思想的指导下创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但是,一个思想再好,再优秀,也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任何观点要成立,都只能在特定的环境和范围下才能成立,法家思想也是如此。秦始皇是战乱时期的胜利者,他胜在了打江山上,却败在了“治”江山上。可见,法家思想虽然适合在乱世中用来“打江山”,但是却并不适合在和平年代“治江山”,因此,我们也能说秦朝“成也法家,败也法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