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一言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古代有“特务”吗?历史上有哪些知名特务机构?

  历史上有哪些知名特务机构?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提到"特务",相信大多数人想到的会是谍战剧、动作片中服装体面、行动隐蔽迅速的冷面杀手,他们神出鬼没,令人胆寒。

  所谓特务,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执行特殊任务的人,如刺探情报、暗杀目标、偷窃或保护机密物品、文件等,他们从小受到严格训练,因此可以完成许多常人做不到,甚至想不到的事情。

image.png

  其实,在古代就已经有了很多特务机构,它们大多是由皇帝设置,用来维护统治。要说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特务,大概出现在周厉王时期。据《史记》记载,当时周厉王昏庸无道,百姓民怨四起,大臣召公苦苦劝谏说人民已经不堪重负了,结果周厉王一怒之下"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并自以为"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也就是说,为了消除百姓对自己的批判,周厉王从卫国找来一些巫师,让他们监督说自己不好的人,将他们处死。

image.png

  周厉王的"卫巫"算是最早的特务,但当时并没有形成机构,不成系统。

  我国最早的特务机构,应当是汉武帝时期的"绣衣使者"。汉武帝是个权力欲很强的人,为了保障江山稳固,他便设置了绣衣使者负责监督大臣、权贵。

image.png

  征和二年(前91),著名的巫蛊之祸爆发,汉武帝听信奸臣江充之言,将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逼死,这个江充就是一个绣衣使者。

  武帝之后,绣衣使者一直延续,但到了三国时代,魏国、吴国设置的"校事"则将其代替。据清代学者俞正燮在《癸巳存稿·校事》中的记载:"魏吴有校事官,似北魏之侯官,明之厂卫",可见他们的性质就是所谓的特务。

image.png

  到了唐朝,这时的特务机构是"察事",顾名思义,就是监察事务。在《旧唐书·李岘传》中它第一次登场,书中写道:"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潜令官军於人间听察是非,谓之察事。"察事是从军士中选出,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在民间收集情报。如人们对某人某事的看法、对政策的执行力度等等。

  唐衰宋兴,特务机构为禁军统辖,名为"皇城司"。皇城司脱胎于唐末五代时期的武德司,它的职能范围包括了保卫皇宫、刺探情报、诛杀奸佞等,是帮助皇帝得知宫外事务、执行隐秘事宜的重要助力。不过慢慢的,皇城司的职权越来越大,以至于高宗时期达到了"察事之卒,布满京城,小涉讥议,即捕治,中以深文"的地步。

  宋朝灭亡后,元朝入主中原,元朝统治者们来自草原,对治理天下并没有什么兴趣和能力,他们也就没怎么设置特务机构。

  而到了明朝,以谨慎多疑著称的朱元璋当然不会对大臣那么放心了,为了更好地监督朝臣,他设置了大名鼎鼎的"锦衣卫"。锦衣卫诞生于洪武十五年(1382),它最初的职能被限定为"巡查缉捕"。

image.png

  所谓巡查缉捕,指的是巡逻、侦察、逮捕、审问,因为是皇帝亲自设置,锦衣卫能够对任何身份的人实施抓捕,并且可以绕过司法机构进行审查盘问。

  因为锦衣卫的特权容易导致他们滥用误用,朱元璋在五年后将其废除。不过,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又出于巩固朝政的需要将其重新"复活",这之后,明朝便没有再废除过锦衣卫。

image.png

  最初,锦衣卫只是在京城一带活动,负责对官员、贵族进行监督,但万历年间,他们也曾前往战场,凭借熟练的侦察能力刺探了大量情报。

  朱棣设置锦衣卫后,也遇到了和父亲一样的难题,那就是锦衣卫被赋予特权,却极少被限制,很容易导致他们膨胀。和朱元璋不同,朱棣没有选择裁撤锦衣卫,而是设立了东厂,想与之制衡。

image.png

  东厂的全名是东缉事厂,和锦衣卫不同,东厂由皇帝亲近的宦官担任统领,他们能够随时入宫和皇帝交流,拥有更大的自由度。

  东厂设置后,锦衣卫的声势便远不如前,甚至久而久之,锦衣卫为了生存不得不沦为了东厂的附庸。然而,在明宪宗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特务统治,皇帝又增设了与东缉事厂对应的西缉事厂。

image.png

  西缉事厂由宪宗信任的太监汪直担任首领,其中成员都是锦衣卫、东厂的精英,它所统辖的锦衣卫校尉"缇骑"的数量更是比东厂多出足足一倍。

  明武宗年间,专权的宦官刘瑾在西、东二厂之上,又设置了自己亲自统领的大内行厂,这三厂与锦衣卫并称为"三厂一卫",堪称我国古代特务机构的顶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