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一言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秦国的统一墨家起到了什么作用?墨家为何可以得到秦国重用?

  今天为大家带来秦国的统一墨家起到了什么作用?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墨家学说是当时公认的“显学”之一。由于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纪律严明,时常被认为是对抗暴政的力量。因而在当前不少的影视作品和动漫小说的描绘中,墨家子弟俨然成为侠客组织,甚至经常出现墨家与暴秦对抗,或是在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坚持帮助六国遗民实现复国大计的情节。很可惜的是,这一设定与历史事实不太符合。众所周知,自从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始终坚持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根基,奖励耕战,最终凭借持续改革带来的国力红利统一六国。但是,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墨家的相里氏一派也与秦国君主密切配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墨家学说概述

  说起墨家,大家并不陌生。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显学》),是春秋后期战国时期的天下“显学”。关于墨家的起源,《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而不知别亲疏。

  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说,墨家出自清庙之守,即巫祝,巫祝是管理庙宇,掌管祭祀礼仪的人。但从墨家创始人墨翟的实际情况看,墨家主要来源于当时的社会中下层阶层人物,代表了“农与工肄之人”的利益。墨翟本人早年学习儒家学说,后来个人理念与当时的儒家学说格格不入,转而脱离儒家学派创立墨家学派。

  《淮南子·要略》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墨家不仅是一个思想学派,还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民间团体。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为“巨(钜)子”。按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去职。另外,从政为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

  墨家尤重艰苦实践,以自苦励志。“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 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以裘褐为衣,以跂(草鞋)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清苦是墨家的真实写照。

  墨家崇尚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墨子教授弟子时,让学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因而形成了墨子弟子中“谈辩”“说书”“从事”三大派别。

image.png
image.png

  《庄子·天下篇》曰:“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

  《庄子》中的这段话,可以说是为墨子死后的墨家状况,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记载。根据其中的记载,在墨子去世后的庄子时代,墨家已经分裂为“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三派,相里氏近于秦,是西方之墨,即秦墨,多为“从事”之徒;“五侯之徒”当在伍子胥之后,居齐,为东方之墨,即齐墨,多授徒讲学之人;邓陵子等无疑是南方之墨,即楚墨,重于“墨侠”身份。并且这三派相互攻讦,认为对方是“别墨”。 《韩非子·显学》也记载:“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 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

  墨家一派在秦国得到重用的原因分析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在争相传播自家主张的同时,往往倾向于吸引各国君主的认可,进而在该国实施自家的主张。在互相征伐、礼崩乐坏的诸侯争霸时代,能够实现这一愿望的学派寥寥无几,法家学派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终的胜出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墨家学派就无所作为。事实上,结合史料分析,墨家学说早在秦献公(秦献公是重用商鞅变法的秦孝公的父亲)时期,就已得到秦国君主的认可,开始在秦国的大发展,并对秦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有哪些史料可以证实墨家与秦国君主之间的关系密切?大致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是秦献公即位后实行废弃殉葬和扩大商业活动的改革,与墨家学说相契合。秦献公早年被作为质子送往魏国,三十岁才被拥立回国即位。他即位后积极推行改革,先是废止从死(殉葬)制度,秦献公七年(公元前378年)又宣布“初行为市”即扩大商业活动,这两项改革的背后都有墨家的影子,分别符合墨家“节葬”和“交相礼”的观点。

  二是墨家钜子腹长期居住在秦国,且秦惠王不惜违背严酷的秦律保全钜子的儿子。

  根据《吕氏春秋·去私》记载:“墨者有钜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这段史料记载了秦墨钜子腹与秦惠王之间的故事。秦墨巨子居住在秦国,儿子杀人,秦惠王说,“先生年老,只有一子,我已赦免他的死罪。”钜子说,“墨家有定法,杀人者处死,伤人者处刑,为的禁止人杀伤人。大王虽有好意,我不可不行墨子的定法。”腹不听秦王的劝说,把儿子杀死。这段史料透露出两大信息:一是秦墨钜子住在秦国;二是秦墨钜子与秦惠王关系密切,以至于崇尚法家思想的秦惠王甘愿为钜子违背秦律的规定。

  那么,墨家学说又是如何得到秦国的重用呢?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众所周知,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崇尚军功战争的秦国似乎格格不入,墨家学说要想在秦国生根壮大,产生深远影响,不仅需要获得秦国君主的认可,更需要秦国的实际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与墨家教义相契合。

  一是地处边陲的秦国有招募外来人才的传统,再加上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求贤若渴,这与墨家“尚贤”的理论相契合。秦国由于地处边陲,长期与狄戎杂居,人才向来匮乏,因此秦国有招募外来人才的传统。如秦穆公时期重用来自其他国家的百里奚、由余、邳豹、蹇叔等名臣,称霸一时,商鞅在秦国变法后,更是废除世族世禄制,讲究以功劳奖励爵位,这与墨家主张的“尚贤”理论不谋而合。

  二是墨家并不是铁板一块的团体,三派之间主张不一致,愿意为秦国效力主要是秦墨。前面已经提及,墨翟去世后,由于对墨家学说理念理解的不同,墨家学派迅速分化为三派,即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和邓陵氏之墨,也就是后世常说的秦墨、齐墨和楚墨。邓陵氏一派,更注重以侠客的身份行侠仗义,他们反对各国之间的战争,认为这些战争都是不义之举,不利于贫民百姓。相夫氏一派以学术辩论为主,他们游历各国,宣传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反对用暴力解决问题,主张用和平手段加以解决。相里氏一派则更加务实,注重实际器械的研究。秦墨之所以选择在秦国扎根,并支持秦国统一战争,主要是因为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根基,讲究以严酷的制度治国,注重法制,奖励创新和耕战,因此,相里氏一派愿意为秦国效力。

  三是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政治制度对具有准军事性质的墨家来说颇有吸引力。实行商鞅变法后,秦国奖励耕战,以军功授爵和土地,整个国家被有效地整合起来,这与讲究严密组织的墨家颇为类似。

  四是墨家擅长城防,擅长攻守器械的研发,有利于帮助秦国防御国土,为对外战争制造器械。在古代社会,墨家向来以高超的军事器械技术著称,再加上军事力量强悍,《吕氏春秋·上德篇》中记载:“孟胜为墨者钜子,善荆之阳城君,阳城君令守於国。毁璜以为符,约曰符合听之。”,《墨子·公输》还曾记载墨子帮助楚国建造攻城器械攻打宋国的故事,如果可以得到墨家的军事技术帮助,这对地处边陲、军事技术较为落后的秦国无疑是大有裨益。

image.png
image.png

  墨家学说对秦国统一天下产生深远影响

  墨家学说内容繁多,但可以用“墨子十论”概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可以说,秦国之所以得以统一天下,不全是法家思想的胜利,墨家学说也对秦国统一天下产生深远影响。

  一是尚贤思想对秦国大政方针的影响。墨家学说认为,国家要想得到有效的治理,必须重用贤人,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而贤人的标准只取决于是否具备相应的才能,不能局限于出身情况。前面已经提及,秦国因地域劣势,长期有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传统,墨家主张的“尚贤”理论很容易得到秦国君主的认可,进而为日后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并最终以法令的形式成为一项制度。

  二是尚同思想为秦国实施商鞅变法和统一天下提供了理论依据。一方面,尚同思想为秦国强化连坐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墨子为了实现他“尚同”的期望,提出了一项原则:“上同而不下比”、“ 不下比”,一首诗是说下面的百姓不准结党为奸,隐瞒当地实情。换句话说,只有把全国人民都当作自己的耳目,高高在上的天子才能有效地赏善罚恶,治理好国家。

  是以数千万里之外有为善者,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天子得而赏之。数千万里之外有为不善者,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天子得而罚之。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曰:天子之视听也神。——《墨子·尚同·中》

  这些主张无形之中为秦国实行的连坐制进行了理论背书,从制度层面增强了连坐制的合理性和正统性。

  另一方面,墨子政治理论的核心是“尚同”,实际就是《孙子兵法》中“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巧妙的简化,意思是思想要统一,全国老百姓和国君的想法要一致。这话表面上看起来不足为奇,却蕴含着纠正春秋时代“政出多门”——国家权力分散,中央领导软弱——这一长期弊端的深层意思。为适应战国初期各国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墨子就把这句名言引伸发挥,为建立君主制中央集权政体理论与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三是墨家的非攻思想赞赏“义战”,为秦国对外发动战争提供了思想借鉴。墨家最初强调非攻,反对战争,但只是反对“强凌弱、众暴寡”的不义战争,这就使得战国后期的秦国频频发动战争,但时常要为自己的出兵寻求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试图做到师出有名。

  四是墨家的军事贡献对秦国强大帮助甚大。墨家擅长制造军事器械和守城技术,墨子的首席弟子禽滑厘,曾请教墨子防守和攻城的十二种办法:“临、钩、冲、梯、堙、水、穴、突、空洞、蚁傅、轒辒、轩车。”,《墨子·备城门》中说:“城上四隅……四尉舍焉。”“百步一亭……亭一尉,尉必取有重厚忠信可任事者。”,秦国君主积极吸纳秦墨弟子为己效力,充分利用墨家子弟在军事工程和武器制造方面的专长,军事实力不断强大。墨家军事思想也对秦国律法制度影响很深,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睡虎地秦简》中关于秦在法律、职官名称、计量制度及语词的书写格式方面同《墨子··备城门》以下各篇很相似。

  结语

  总的来说,秦国之所以能够从偏居一偶的弱国,逐渐强大起来,最终逐一消灭关东诸国,主要依靠的是法家思想治国,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秦墨也在助推秦国强大的过程中,得到了秦国君主的重用,其尚贤、尚同、非攻、军事思想和技术都对秦国统一天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秦墨之所以积极参与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并非彻底忘记墨家学说的要义,秦国开疆拓土、统一天下的过程,也是墨家主张被应用到政治、军事实践并取得成效的过程。但是,由于墨家学说理念与逐渐膨胀的秦国渐行渐远,墨家思想过于理想化,再加上秦国在战国后期逐渐成为穷兵黩武的军事强国,这一切都是信奉兼爱非攻思想的墨家子弟难以接受的,而讲究军事集权的秦国也难以接受内部存在墨家这样一个纪律严明、具有准军事性质的强大组织,秦国更倾向于利用墨家子弟的军事技能,逐渐将其边缘化,待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墨家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反而成为了中央集权潜在的不安定因素,虽然限于史料的缺乏,我们不知道墨家最终陨落消亡的具体过程,但是,墨家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