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一言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诸吕之乱是平乱还是夺权?吕氏集团为何落败?

  今天给大家带来诸吕之乱是平乱还是夺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一起看一看。

  诸吕之乱是西汉时期一场重大的政治事件,史书描写的是正义的大臣们不满吕氏胡作非为,所以铲除了吕氏。但是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一场政治事件并不是所谓的平乱,而是打着平乱的借口来发动针对吕氏的政变罢了。对此我们了解一下这时期的经过,看看诸吕之乱到底是正义的还是肮脏的?吕氏为什么会落败?

  西汉初年的政治格局

  目前史学界的专家、学者都认可汉朝是继承秦朝的,其正统地位、合理性都是得到承认的,但是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承认,对此我们可以采访一下当时人的看法。

  大话:你怎么看汉朝的统治?

  蒯通(劝韩信造反的人):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谁追上就是谁的,他老刘(刘邦)不过是拳头硬一点罢了(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image.png

  宋昌(汉文帝小弟):秦国失其政,群雄并起,想当天子的人多了,只不过这位子被老刘坐了(出自《史记·孝文本纪》)。

  在当时人眼里,老刘是靠诛不义、行威德、持锋(兵器)争夺帝位的,其他人只能臣服于他。也就是说汉朝是建立在尸山血海上的,地位并不是很稳固,一旦有一个枪杆子比老刘还要硬的人,那老刘未必就能坐稳皇位。而且史书还有记载,“有功不得受封诸将,即相聚谋反”(出自《留候世家》)。意思是什么?意思就是原本跟着老刘(皇帝)混的人,现在得不到封赏,所以他们想着再选一个“老刘”出来。在当时君臣关系十分脆弱,皇帝靠大臣去打拼天下,大臣指望着皇帝给封赏,一旦那一环出问题,那都会引发武装冲突。

  老刘为了稳坐皇位,他一方面广封宗室诸王(让诸王防范着那些山高路远的土皇帝),同时又大力提拔军功集团(大概有60万人受益,数据出自《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刘氏宗室变强,那么老刘家的位子就稳,同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老刘还提拔了昔日的老革命,并且与他们定下了“白马之盟”。内容很简单,你们(军功集团)给我一个承诺,承诺非刘不王。我也会回报你们,承诺无功不得封侯。这个利益蛋糕分配的很完美,我刘氏当王,你们都当候,我们世世代代都这样下去(国以永存,爱及苗裔)。

image.png

  因为有着利益关系,所以刘邦非常信任他的老哥们(沛县故臣)。以至于有了这样的对话:

  吕雉:萧何死了,那谁来取代他?

  刘邦:曹参。

  吕雉:曹参死后哪?

  刘邦:王陵,但是王陵比较憨包,所以要陈平辅佐他。同时周勃比较忠诚,将来如果刘氏地位不稳,那么必定是他来主持大局,就让他来当太尉吧。

  刘邦非常信任这帮老哥们,甚至都可以让周勃当太尉,要知道在太尉手握军权,是重中之重,终秦一朝都没有任命太尉。这一政治格局安排的挺好(外封功臣(宗室藩王),内依列侯(军功集团)),可以有效避免吕后专权。要知道吕氏有着外戚、功臣双重身份,《高祖功臣候者年表》中记录了143个封侯的功臣,其中有俩是吕氏的(吕泽、吕释之),而且这两位大佬都是带过兵的大佬,从属他们的小兵、低级将领、封侯者也不少。可能大家不知道吕氏有多厉害,我给大家稍微科普一下。

image.png

  史书关于吕泽的评价是“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帮高祖定天下这一字眼只出现过萧何、陈平、张良这三位大佬身上,这就说明在当时吕泽的功绩并不比这三位大佬好多少。不过吕泽死的早,刘邦的防范工作也没派上用场。但是吕家的台柱子(吕释之)还没倒哪,刘邦还是要提高警惕的。在这种情况下刘邦试图废太子,结果吕释之直接把张良劫走了,说“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皇帝想废太子,你是我这条船上的,你还能高枕无忧吗?于是张良就给吕释之出了个主意,并且亲自上书建议皇帝慎重(张良退隐后首上书,份量可想而知)。迫于吕氏的势力,老刘只不过是防范外戚而已,到死也没废了太子。

  刘盈一死政治格局被打乱

  军功集团防范着外戚,皇帝外封藩王、内依功臣,地位稳稳的。刘邦死后吕后还一直坚持撮合吕氏女和刘氏诸王的姻亲关系,而且一直在提高列侯的待遇,比如让列侯爵位世袭。原本是好好的,但是刘盈死后,政治格局瞬间就被打乱了。皇帝年幼吕后干政,但是吕后没有可以依赖的人啊,吕家的两位大哥都去世了,谁来支持她?在这种情况下吕后只能依靠娘家人,开始逐步封吕家人为王,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对话:

  吕后:我想封吕家人为王。

  王陵:不行!非刘不王!

  陈平:行!

  周勃:行!

  王陵:我靠,你们卖我??背叛白马之盟,你们还有脸去地下见高祖吗?

  陈平:你确实挺有骨气的,我们不如你。但是我们要看着吕后,不能让江山改姓,所以你靠边站吧。

image.png

  吕后初次试探就已经得出自己想要的了,她可以封娘家人为王,但是不能碰陈平(相权)和周勃(军权),毕竟人家让你体面,你别太过分了。后世抨击吕后大肆封吕家人为王意图取代刘氏,这一点不对,因为她前前后后就封了五个,而与此同时封了8个刘氏王,所以不存在刻意去针对刘氏宗亲。吕后原本打算扶持娘家人,希望能与军功集团、刘氏诸王达成一个共存的平衡格局,但是没想到这批人一上来就开始夺权,结果就导致了以下后果:

  1:审食其开始染指相权,控制了中朝宦官、朝政,陈平的权力受到威胁。

  2:吕产、吕台成了将军,分别控制南、北军,周勃的权力受到了威胁。

  3:同时吕氏对刘氏诸王的策略发生改变,从原本的共存变成了胁迫。赵王(刘友)、梁王(刘恢)不忍心沦为吕氏的傀儡所以自杀了,其他藩王都对吕氏十分警惕。

  这一番安排的影响十分大,但是吕后又不得不这样安排,因为她时日无多了。为了让吕氏坐稳外戚的椅子,她必须要让其他利益集团认可吕氏的地位,逼死赵王那都是杀鸡儆猴。她临死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结局了,因此她敬告吕氏子弟大臣们要造反,你们一定要牢牢掌握军权,千万不要离开权力中心。做好一番安排之后吕雉留下了遗诏,命吕产为相国、吕禄女为皇后。

image.png

  原本陈平的权力只不过是受到了威胁,但是现在权力直接被吕产夺走了,而且南、北军都在吕家人手里,下一任皇后也是吕家人。吕后造反了吗?没有,吕雉的安排中没有任何一点有谋反的迹象,只不过是吃香太难看了,她只考虑自己家人了,丝毫没有考虑刘氏诸王和军功集团。所以我始终不认为诸吕之乱是一场正义的平叛,只不过是利益分赃不均,以至于两手空空者掀桌子罢了。在这种情况下掀开了一场政变,在这一场政变中不得不说吕家人脑子都短路了,吕家不亡都没天理。我们来看一遍政变流程:

  宫廷政变

  1:齐王刘襄率先发难,起兵攻打吕国,并且投书于其他诸侯王说自己是杀那些不配当王的人(吕氏)。

  2:朝廷派灌婴(军功集团)去平叛,不得不说这是非常失败的,因为他直接屯兵荥阳然后等着吕氏倒台。这就看出吕氏的政治智商低下了,这种事你怎么能让外人来干哪?还分兵给别人,真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

  3:陈平、周勃开始争夺南、北军的军权,他们通过郦寄骗来了吕禄的兵权。在这里提一下吕思勉和傅乐成都认为诸吕并没有造反之心,吕家自始至终都没有阴谋造反,相反一直是军功集团在密谋政变。吕禄的姨妈听说吕禄交出了兵权,气不打一处来,直接说我们吕家要完蛋了。一个女人都能看明白,但是吕禄就看不明白,吕家不亡真没天理。

image.png

  4:贾寿通过各种消息探明了灌婴要和齐国合谋诛杀吕氏,所以把这消息传递给了吕产。吕产一听这事就急了,想趁自己地位还有着合法性解决掉反动派。但是这消息被曹窋知道了,并且透露给了陈平,这事说明什么?1:吕家密谋能力太差劲,消息走露太快了。2:曹窋很有可能是卧底,而且他和陈平那些人是一条船上的,军功集团还是一条心对抗外戚的。

  5:周勃迅速前往北军,但是连门都进不去,只能派人假传圣旨。这就说明什么?1:北军根本就不认可他,吕氏并不是人人喊打的贼。2:军功集团实力强大,甚至都能假传圣旨。

  6:周勃拿着吕禄交出来的军印、皇帝控制北军,史书记载周勃说支持刘氏的漏左臂,这一点太可笑了。汉朝是更卒制,全民服兵役,在这种情况下士兵们只认军印、圣旨,靠威望控制北军这件事可信度极低。

  7:封锁吕产进宫,这个时候吕产并没有得知吕禄已经交出了北军军权,所以自己向虎山(宫)前进。

  8:周勃腾出手来,扑杀了吕产,之后迅速清理吕氏势力。诸吕之乱就此告终,军功集团成功战胜了外戚。

image.png

  后续

  吕氏权力交出来之后军功集团杀了皇帝(后少帝),理由是涉嫌不是前任皇帝(刘盈)亲生的,这一点挺可笑的,说白了就是斩草除根罢了,搞的那么冠冕堂皇干啥。而在这之后军功集团扶持汉文帝上位,扶持理由就是汉文帝娘家弱小,汉文帝容易控制。如果不是汉文帝手段高明,恐怕他就是傀儡,外戚专权就会变成所谓的权臣专权。我始终不认可诸吕之乱是正义的,这是一场非常肮脏的政变,但也无济于事,事情已经发生了,而且军功集团赢了。只不过吕家输的不怨,那个政治手段太低了,跟军功集团(陈平、周勃)根本没法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