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一言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秦国为何能一统天下?又为何短短二十几年就分崩离析?

  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秦朝为何二世而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秦王嬴政统一天下,称始皇帝,以和氏璧为传国玉玺,命李斯用篆文雕刻之,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秦朝前,东周无力约束诸侯,列强纷纷崛起,天下群雄逐鹿,历经春秋、战国五百余年诸侯分裂割据所造成的大动荡,终于是秦王嬴政以秦国一国之力,将其余六雄攻灭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然而好景不长,秦朝统一十四年,黎民百姓还没能享受多久的太平盛世,平和的时光再一次被打破,天下又再一次到了大动乱时期,秦二世三年(前207),秦亡。如果说秦朝统一天下是顺天承运,可为何又瞬间分崩离析呢?

image.png

  一、一国之姿,难聚天下

  秦国历史悠久,传闻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嬴姓部族本为商朝的贵族,世代辅佐商朝,而在周灭商时,嬴姓部落几次站错位置,遂不得周天子喜欢。在后来,秦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在秦地,非子便以封地为氏,号为“秦嬴”,并成嬴姓的大宗。秦嬴以弹丸之地起家,历经三十七位国君,其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秦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於是文公遂收周馀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秦国正式成为诸侯;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孝公“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侯毕贺”;秦王嬴政“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在这些明君的努力下,秦国从最初百余诸侯国中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发展成了最终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大一统王朝,也难怪嬴政能够如此自豪说出:“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image.png

  秦朝能统一天下是顺天承运,因为黎民百姓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战乱,华夏统一的呼声日益高涨。但统一后的秦朝,只是秦人的秦朝,而非天下的秦朝,“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尽管天下既定,对于秦人而言是这样的,他们是胜利者,在这个初生的帝国中,秦人比曾经鄙夷自己的六国遗族,而对于六国人民而言,只有对未来的惶恐和对灭国的愤怒。秦始皇本应该徐徐图之,使六国百姓能够慢慢融入到帝国的统治中,然而十年灭国之战,秦人能征服下的只有土地,却难聚人心,秦朝危矣。

image.png

  二、始皇之心,日益骄固

  秦始皇嬴政,自诩“功高三皇,德迈五帝”,在他看来,六国因为他而平定,但秦国的征途还并没有完,这位“千古一帝”的野心并没有得到满足,他还想要更多,“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秦始皇很早就把目光放到了帝国势力范围之外,“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这样穷兵黩武的代价,便是秦朝财政几度处于崩溃的边缘,与秦始皇巡行滨海所作琅邪石刻中“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的承诺相差甚远。

image.png

  秦始皇对外战争不断,对内也是暴政无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若是将这些兵器重新锻造为农具,不知可以养活多少人,而秦始皇只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丝毫不在意这样劳民伤财而没有太多实用的行为。此外,为了彰显秦国的强大,秦始皇每攻下一国,便将该国的宫殿在秦国中复制一份,仅为满足他的一己私欲。不仅如此,秦始皇从他十三岁就开始修建的陵墓也同样豪华,还有阿房宫、长城、灵渠等大型建筑,每日死于这些繁重徭役的人民不计其数,“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image.png

  三、天下已定,苛法难安

  用“苛政猛于虎”形容秦始皇的统治一点都不过分,然而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强大,却又覆灭于商君之法。尽管在后世之中,不少专家学者赞叹秦法之细致完备,“百代都行秦政法”,就连毛主席也称赞不已,认为“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不得不说,秦国乃至秦朝的法律是先进的,也是独特的,在先秦时期,夏商周以礼治为主,社会推行礼乐制度;秦以后,则是进入了人治时期,历朝历代皇帝为重,皇权凌驾一切。然而只有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一百六十年上下这一段时期,中国走进了相对完整的古典法治社会,秦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image.png

  细数战国时期七雄的变法,只有秦国的商鞅变法最彻底,商鞅所制定的秦法成为秦国傲视群雄的资本,帮助秦国在战国时期愈演愈烈的兼并战争中存活下来,并且成功一统天下。然而就算再完备,秦法也只是一部战时法律,秦法基于战国社会的“求变图存”精神而生,在动荡不安的战争期间确实能够有效发动人民、响应战争,却难以治理和平的常态,否则怎凭“约法三章”,刘邦就能得关中民众“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呢?而且就算秦国统一后,秦法也一直没有重大变化,哪怕是秦始皇在位的十二年间,也几乎没有修改秦法,一方面是秦法的完备性;然而另一方面,这些对于整日放浪形骸的齐人、楚人来说,是毁灭性的,因为不懂和不适用新法,六国遗民屡屡犯法,在他们看来的小偷小摸却被处以极其严重的黥、劓、斩趾、断舌、枭首等酷刑,秦法成了“繁重”的枷锁,因不知法律而受刑的六国人,自然因为“严苛”的刑法而“苦秦久矣”。

image.png

  秦国为何能赢?笔者认为离不开四个原因:其一,明君拓土;从秦献公到秦始皇的八位秦国国君,无一不是励精图治,“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的明君,“明君扩土以强国”,这是其余列国根本比不上的地方;其二:民风淳朴;荀子在游历完秦国后“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认为秦人像是古代圣王统治下的人民有着朴素好战的百姓,秦国怎么不强?其三:官府廉洁奉公;秦国最让人称道的不仅是战无不克攻无不胜的秦军,还有无数扎根基层,廉洁奉公的秦吏,“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其四:事无巨细皆有法;在秦国,秦法之细致,可以说没有什么纠纷是秦法不能解决的。然而秦朝灭亡也与这四个原因有关:天下既定,秦始皇日益骄固,秦二世更加不察民心,两人都带头违反了秦人赖以生存的秦法,使得淳朴的民风、廉洁的秦吏不再,反而是受不了的六国遗民发难,“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