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一言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唐朝的凌烟阁是什么地方?什么样的人能进凌烟阁?

  今天为大家带来唐朝的凌烟阁是什么地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

  这时唐朝诗人李贺所描写的凌烟阁的故事,我们可以从这首诗中看出,李贺有何等的豪情和抱负,又是何等的崇拜凌烟阁,希望能够进入凌烟阁之中。

image.png

  凌烟阁是什么呢?

  凌烟阁原本是唐代太极宫内的一个并不起眼的小阁楼,但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个决定突然改变了自身的命运,犹如鸡变凤凰一般,瞬间成为了天下人眼中的焦点,并且这种关注延续了数百年,成为贯穿整个大唐王朝的纽带。

image.png

  在贞观十七年二月份,年过半百的李世民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魄,感慨万千,于是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画像,用来标榜功业并大肆宣传,所以后人就把凌烟阁比作建功立业的代名词。

  既然凌烟阁这么受人崇拜,那么这二十四个人能够进入其中的标准是什么呢?

  进入其中的标准有四点:

image.png

  在大唐王朝建立时,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人;能够为大唐王朝的霸业开疆拓土、鞠躬尽瘁的人能够进入;比如秦叔宝、尉迟恭、侯君集等人。

  学识水平高并且品德高尚的人能够进入。

  在秦王府是,忠心耿耿追随自己并且立下大功的老部下。

  在即位后效命于自己,为大唐开疆拓土的人。

  这四点只需要满足一点就可以进入,但是不知道细心的朋友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image.png

  李世民为什么要建立凌烟阁呢?仅仅是因为要标榜功名吗?

  其实李世民建立凌烟阁还有其他的目的,据史料记载,李世民非常善于识人,喜欢发掘人才,喜欢收纳人才为己用,所以为了给天下人树立一个跟着自己前途光明的榜样,就建立了凌烟阁。

  第二个原因是为了缅怀岁月。建立凌烟阁之前,魏征去世不久;这时李世民意识到当初跟自己征战天下的老兄弟们有的已经离世了,有的白发鬓鬓,雄姿英发早已不在;而当一个人老了之后就容易缅怀过去,用现在的话讲,李世民建立这个凌烟阁也为了纪念自己的青春。

image.png

  第三个原因就是为了宣告李世民政权的合法性。我们都知道,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事变,通过杀兄逼父获得的皇位;所以李世民虽然为一代明君,但是在这件事情上非常不自信,害怕人们说这事。我们可以从凌烟阁这二十四功臣里面可以看出来:

  这些功臣中与玄武门事变直接或间接有联系的共二十二人,像尉迟恭、秦叔宝就不用说了,跟着秦王李世民征战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还参加了玄武门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是,不但为唐王朝的建立殚精竭虑,还参与谋划了玄武门事变;还有魏征,原先是太子李建成阵营的人,在李世民多的皇位之后依附了李世民。

image.png

  这就给我们传递了一个消息,这二十四位功臣是开国功臣,还都与玄武门事变有联系,并且连太子的人都依附李世民了,所以李世民就是正统。

  后来的凌烟阁

  如果说李世民时期的凌烟阁是彰显盛唐的恢弘气象,那么之后的凌烟阁就是帝国首脑的无奈了。

  在唐代宗时期,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们进入了凌烟阁,与功臣一同进入的还有安史之乱的反贼。

image.png

  因为一些参与安史之乱的将军们后来投降了,虽然他们投降了,但是还是手里握有重兵;所以为了安抚他们,也让降将进入了凌烟阁。

  这时候的凌烟阁一方面是表彰,另一方面是安抚,成为了制衡与妥协的工具。

image.png

  在唐德宗时期做的更是过分。当时已经到了唐朝末年,当时宦官权势滔天,甚至能够左右皇帝的废立(不知道若是李世民知道后会怎么想,自己如此英明神武,后代怎会如此不堪?)。

  当时的唐德宗被大宦官刘季述囚禁起来,要求他立刻传位给太子,但是神策军发动突然袭击杀死了大宦官将皇帝救了出来。

image.png

  唐德宗就将救自己出来的神策军将领的画像挂进了凌烟阁;这是多么的儿戏啊!

  想当初,进凌烟阁的那二十四功臣的战绩是多么光辉璀璨,而到了当代末期又是多么的无奈啊!不禁令我想到了一个词语,叫做“盛极而衰”;

  我有话说

image.png

  凌烟阁从初唐到唐朝末期,前前后后总共进入了百多人,名义上是功臣,到了后期却是那么参差不齐,甚至就连宦官都能进去,可怜唐朝末期的悲惨结局;纵然是强如盛唐,诸国朝拜了数百年,终究还是没能逃得过衰败的命运,可悲可叹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