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一言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古代的将士夏天穿什么打仗?全副武装如何避免战斗力下降?

  今天为大家带来古代的将士夏天穿什么打仗?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热是肯定会热的,甚至还会因此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这就要考验将领的水平了。

  古时打仗,并不是一窝蜂的上去狂呼猛砍,而是有相当多的讲究。比如在应对自然条件方面,水流、地势、风向、天气等都在考虑之中。举个例子,如果战场上有风,那进入战场是要抢占上风位;如果是遭遇战来不及调整怎么办?那就先做好防守,等风势变弱再行出击。

  当年侯景应对慕容绍宗的涡阳之战、后周世宗柴荣迎击北汉,都将利用风向的学问发挥得淋漓尽致。

image.png

  说到夏天炎热的问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汉代以后,军队中成建制的铁甲部队已经比较常见了。这种装备防护能力是很强,但是也有弱点:太重,不灵活,不方便将士做出细节操作;若长时间暴晒,人在里面等于是变成了烤猪。

  所以铁甲部队的使用要讲究合适的时机,并不会一直让队伍全副武装在烈日下傻等。不然我们为什么在演义中时常见到“披挂上马”的字眼,脑子有问题才会随时穿着一身装甲到处显摆。

  那会不会出现两军长时间对峙、不得不一直穿着装甲的情况?有的,但是古人并不傻,为了保持军人的体力、战斗力,将领们一般会采取多种对策:

  安排侦察兵,及时掌握敌军动向;

  修筑工事以及防冲锋的设施,延迟对方的行军速度,为本方争取准备、列阵的时间;

  受制于战场宽度,两军开战后,直接与敌人接触的毕竟是小部分,一般的军队实行轮班制,前排累了会及时让后排上前替换,如此循环。

  所以,行军打仗,对统帅的观察、判断、协调等能力要求极高;挥舞大刀上前猛砍的,那是武将、不是统帅。

image.png

  这里举个真实的案例,将夏天如何打仗体现的淋漓尽致。

  公元1140年,金国元帅完颜宗弼(即金兀术),以收回河南、陕西之地为借口,撕毁之前达成的和约,兵分四路大举攻宋。

  当时的南宋新任东京副留守刘锜北上途中路过顺昌,得知金军前锋逐渐迫近,决定利用地利、坚守顺昌,以屏蔽江淮。下定决心后,他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战备:

  派出多路侦察兵,及时掌握金军动向;

  发动城中百姓、将士,加固城池,在城外修筑工事,并且设置了大量障碍,以抵消金军的骑兵优势。

  六月,金兀术率领十二万主力抵达顺昌城外,其中就有金军的绝对精锐——拐子马和铁浮屠。铁浮屠就是标准的重骑兵,史书称“被两重铁兜牟,周匝皆缀长檐……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在平原上,这种重装甲骑兵无异于后世的坦克,对步兵具有极大杀伤力。

image.png

  而当时刘锜手下不过只有两万人,而且多为步兵,但他并非毫无对策。这天,他主动向金兀术下战书,约好决战日期。金军按期抵达城下,铁浮屠摆开阵势:“连山铁阵、甚密不动”,相当有震撼力。

  然而刘锜赖着不出城,他在烈日下摆了一副铁甲,时不时让部下去摸摸温度;直到铁甲烫得没法下手时,刘锜才叫来一队将士,吃好喝好,并事先服下降暑药(有些史料称是“五苓大顺散”),带着大铁斧冲出城外与敌人交锋。他们只砍敌军的马腿,敌军三人相连,一马倒下、三骑全倒,再加上他们早已渴热难耐,战斗力大打折扣。

  而这还没完,每过一阵,刘锜就派出另一波队伍出城与一线将士进行轮换,史书称“曡出叠入”,以逸待劳的车轮战连番攻击下,金军大败。

  经过几天的战斗后,金兀术的王牌—拐子马和铁浮屠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军。顺昌之战,也打破了金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拉开了南宋军队反击的序幕,其后才有岳飞的郾城大捷。

image.png

  所以:夏天穿着铁甲,真的有可能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关键看统帅如何合理组织协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