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一言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霜降时节的气候有哪些特点?各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度?

  霜降,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上古时代以“斗柄指向”划分节气,当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戌位(西北方),为霜降节气。汉至明末,以“平气法”(时间平均法)划分节气,用圭表测日影确定冬至日,以冬至为起始,每个节气间隔时间约15天,霜降约在冬至后300天。清初(1645年)起至今,以“定气法”划分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节气。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霜降过后,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较热,秋燥明显。“霜降”节气反映的是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天气渐渐变冷,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的。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大的表现,故以“霜降”来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

  霜降节令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阴气始凝。霜降节气后,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变化大,明显感到早晚较冷。“霜降节气最明显的就是昼夜温差变化较大。

  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气温渐渐转冷。霜降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意味着即将进入冬天。霜降后,昼夜温差更大,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秋燥明显。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

  霜,是指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而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因此,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但是,因为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霜降节气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前后。这时节冷空气南下,天气越来越冻,我国南方地区早晚较冷;而北方部分地区早已入冬,部分地区温度已降到0摄氏度以下,如东北地区的北部、内蒙古东部和西北地区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

image.png

  文字记述

  《逸周书·周月》:“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

  《国语·周语中》:“火见而清风戒寒。” 三国 吴 韦昭 注:“谓霜降之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十五章:“论节气,还不到霜降,这里已经下了好几场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